6月10日,哈尔滨地铁3号线31座车站的最后一座车站上海街站顺利封顶,工程历时378个昼夜,比计划工期提前了20天。
上海街站全长470米,位于市区最繁华地段,人流密集,车流量大;沿市区主干路友谊路布设,前期工作复杂,场地狭小,管线纵横交错,先后导改交通20余次;车站地处松花江漫滩区,距离松花江仅165米,地下水位高,施工风险大,是哈尔滨地铁3号线长度最长、施工风险最多的车站。上海街站作为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车站工程的最后节点工程,备受政府领导、地方媒体关注,省、市领导曾多次到上海街站检查、指导,媒体多次采访报道,为保证节点的如期兑现,项目总经理部、施工单位多次邀请建设单位、设计单位、外部专家反复研究施工组织、工筹方案、资源配置,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,有力地保证了节点工期,同时也总结了成功经验,可为今后高寒地区的地铁施工建设提供借鉴。
方案设计阶段,因地制宜,优化设计。上海街站原设计方案为明挖施工,在既要保证交通又要具备合理作业场地的前提下,邀请了国内知名的地铁专家经充分调研和推演,优化了方案设计,变更为U形的半盖挖方案,大大改善了场地条件,降低了开挖风险。
前期准备阶段,主动出击,不等不靠。在先后进行的20次交通导改过程中,项目总经理部始终提前谋划,靠前指挥,主动联系政府管理部门、管线产权单位,委派专人配合交通导改,无偿为管线迁改单位提供施工围挡和机械配合,大大缩短了前期工作时间,为工程的按期开工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施工组织阶段,精心组织,连续作战。工程处于高寒地区就自然无法回避冬季施工,但冬季来临前工程处于什么状态,计划的冬季施工内容则是取决于人的规划和具体实施。项目总经理部以进入冬期施工为节点,细化工期计划,制定了以日保周,以周保月的分解计划,明确责任人,实行奖惩机制,实时调整计划和资源,较好地掌控了施工节奏和进度。冬季施工更是采取给罐车加“外套”,给基坑“扣帽子、送暖风”,给混凝土“盖被子”等一系列措施,保障了冬季施工顺利推进,为保质保量完成车站主体施工赢得了主动。
哈尔滨地铁3号线车站主体工程的全部完工,标志着迈入了又一个新起点,项目团队将凝心聚力、不畏艰难,早日夺取开通运营的最后胜利,为中交铁道品牌增辉添色!